第25章 书砚补漏 返回江家(2/2)
所以在商业上,形成垄断从来都是最赚钱的。但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两大商帮又没能及时转型,自然是难免随着封建王朝的破船一起沉没。
江河随着江大中等人回到歙县城中时,已经是太阳落山,到黄昏时分了。
歙县是徽州府的府治所在,所以这座歙县县城既是县城,也同时是徽州的府城。
县衙与府衙都在同一座城中,歙县的知县,就是传说中的“前生作恶,知县附廓”典型。
江大中等人其实也并不住在城中,而是在距离县城最近的一座江家田庄上,离城只有不到五里。之前江河出发时,是江大中带人来城中接的他。
临别之前,江大中说了会在三日内把名单做好交给江河,江河表示同意。他对此其实也并不着急,毕竟练兵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开始的,他还需要做许多前期准备。
进城回到江家大宅后,江母得知江河回来,立即一路小跑地迎了出来,生怕江河再遭遇什么意外。
江河的母亲姓程,也是出身于一家徽商大族,不过却非是歙县,而是隔壁休宁县的程家,与江河的父亲江寿宁算是两家联姻。
眼下的徽商大族中,互相联姻的情况很普遍。而联姻也无疑是古代两个家族之间最有效、最紧密的联合方式,至于联姻的两个当事人男女,反而不需要他们什么意见。
其实别说古代了,就算到了后世的现代,上流社会权贵之间的联姻也是比比皆是。只能说相对而言,比古代多了些自由度而已。
就算不讲联姻,所谓的门当户对也是很有必要。在古代这种阶级分化的社会里,不同阶层的两个青年男女要想走在一起,确实很难。而且就算普通人,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能够自由恋爱走在一起的极少,如王微、柳如是等秦淮八艳这些崇尚自由恋爱挑喜欢之人的名伎,虽然看似有些自主选择权,但真选中人后,因为身份问题,却也是没一个能够嫁作正妻的。
江河的父亲娶的是休宁县徽商大族程家之女,江河大哥,今年开过年才成婚不久的江流,也同样是联姻取的徽商大族之女。
江流所联姻的,乃是本县徽商大族吴家的女儿,正是那个在万历年间因助朝廷援朝抗倭之饷三十万两银,而得赐“一日五中书”的吴家,娶的是现任吴家家主吴养春的女儿。
而江家与汪家之间也同样有联姻,不过却是上两代的事了,所以江河与汪汝谦之间也存在些牵扯颇远的亲戚关系。但因关系已远,就不按亲族辈分去称呼了。
江河的父亲江寿宁有一妻一妾,那个妾侍正是江寿宁自扬州娶回来的一名扬州瘦马,长的很漂亮,姓孙。
这一妻一妾为江寿宁生了三子一女,长子江流、长女江沁、以及老二江河,这三人都是正妻程氏所出;
江流现年二十,今年刚成亲。江沁十八,比江河年长一岁,还未嫁人,据说目前正是在跟汪家谈联姻之事,不过尚未有定论。
此事也是因为三年多前江寿宁的病重与去世而耽搁下来的,江寿宁去世之后,如今三年守孝之期已过,但汪家那边却一直没动静,也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江河现年十七,庶出的那个小弟江浩今年则才十三,跟书砚的年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