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砚补漏 返回江家(1/2)
待江河喝了酒后,书砚赶过来向江河禀道:“回公子,小的还作主给码头那边与木料场里的人各送了两坛酒,也说是公子赏他们的,这是剩下的银钱,买酒共花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腰间把剩下的钱取了出来。
但江河闻言,方才意识到自己竟是一时忘了码头那边与木料场里也还有人手,之前也没交待书砚。幸好这小子办事周全,还能想起这两处,帮他弥补上了。不然若被那边的知道自己只赏了这边酒,未免太过厚此薄彼,恐怕会心存怨尤。
想到此处,他不等书砚把话说完,便立即打断道:“好了,剩下的便算赏你了,你收着吧!这件事你办的很好,我方才却是差些忘了那边还有人。”
书砚闻言,连忙大喜地拜谢道:“多谢公子!”
谢过后,又道:“小的也是去码头买酒时,刚好有瞧到他们,还有人跟小的打招呼,方才想起他们。觉着公子既然要赏酒,他们也应算在内。”
江河笑道:“那也亏得你机灵,替公子我查缺补漏了。”
书砚被他一夸,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道:“多谢公子夸奖!”
伐木工人们干到傍晚时分,太阳快落山时,便开始了收工。不然再晚下去,他们要想赶回家中,就得摸黑了。在这个时代,山路不好走,又没路灯照明,走夜路自是多有不便。
甚至于有些人还有夜盲症,一到晚上就跟瞎子似的。
古代大部分底层百姓营养摄入不足,一年到头吃不上肉,所以患夜盲症的概率比较高。
不过徽州地区因为徽商们的存在,还是相对富足,再加上这边人也吃鱼,患有夜盲症的倒是相对较少。
徽商的最终败落,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清朝道光年间实施了票盐法的改革,由此打断了徽商们对盐业的垄断;
二是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战火有殃及到徽州,太平军与清军反复拉据,曾国藩还纵兵大掠,烧杀抢掠不断,十村九毁,让以前在乱世中一向被视为躲避战乱之地的徽州遭受了从所未有的劫难。
其余还有满清时期粤商的兴起,以及晚清的江浙财阀,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英法等殖民国家的外来商品倾销,就连徽州最为有名的徽墨,也受到钢笔、墨水等的冲击,最终便导致了徽商的没落。
徽商在晚清最后的绝响与最成功的商人,也就是被誉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了。胡雪岩之后,再没什么知名的大徽商。
同时期的晋商,也是差不多在同时间没落。晋商没落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晋商在清朝是皇商,全靠满清朝廷支持才能垄断许多行业,满清一倒,晋商自然也就不行了。
这南北两大商帮差不多在同时间兴起,也是在同时间没落。
他们的倒下其实也是必然的,因为无论徽商还是晋商,之所以能崛起,都是靠最初朝廷政策上的倾斜,以及逐渐官商勾结形成垄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