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得来很重要(2/2)
沈季路说,“好啊”。
中饭,两个人在学校食堂吃饭。顾咏絮说,“我这囊中羞涩,不能请你去外面的餐馆吃,你就将就一下吧”。
“心意到了就行了”,沈季路笑着说。
“谢谢你,你可是帮我大忙了。不仅可以听英语,还可以听音乐。回家路上也不会无聊了”。对沈季路的帮助,顾咏絮心存感激。
沈季路说,“你家哪里啊”。
“平涛县。从学校到家里,需要2个半小时。所以我平时都住校,周六才回家一趟”。顾咏絮一边喝汤一边回答。
“平涛?那可离这里有些远。虽然也属于苏相,到毕竟是郊县,到市区很有段距离”。沈季路有点心疼眼前的姑娘。
“是啊。虽然远了点,但苏相实验中学,比我们县的高中都要好。在这里上学,考重点大学容易一些”。顾咏絮说得轻松,其中的辛苦只有她知道。
“是啊,实验中学可是省重点高中。每年高考,一本过线率在70%左右”。沈季路对学校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一本还不算什么。在苏相实验中学这样好的高中,至少应该考个211吧”。顾咏絮淡淡一笑。
“那确实。我看过实验中学的相关资料信息,每年考上985的一大堆,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七、八个。更何况211”。沈季路笑着说。
“嗯,那是。对了,你家是市区的吗”?顾咏絮笑着问。
“是的,平江区”。沈季路
“中心城区啊。回家挺近的吧”。顾咏絮随便问了问。
“步行的话半个小时吧。有时自己坐公交,有时我爸开车接我”。沈季路回答说。
两人就这么聊着,吃完饭就回教室了。
一次,顾咏絮看《读者》时,某篇文章提到了“沐猴而冠”这个成语,顾咏絮不解其意。她翻了翻成语词典,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意思。
午间休息时,顾咏絮碰到了沈季路,决定拿“沐猴而冠”考考他。
“沈季路,你知道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典故吗”?顾咏絮笑着问。
“当然知道啊”。沈季路说。
“是嘛。拿给给我讲讲呗”。顾咏絮笑了笑。
“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各路豪杰蜂蛹而起,楚霸王项羽率先攻入都城咸阳,一把火把秦朝的宫殿烧了个干净。还搜刮了很多金银珠宝和许多美女,准备东归。有说客建议项羽定都咸阳,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适合建都。项羽看到宫殿被烧得破败不堪,心里又想着回家乡。就说‘一个人如果富贵了,却不回故乡。就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有谁看得见呢’。说客听完后,长叹一声‘都说你们楚国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让人把这说客丢到锅里煮了”。
“哇。好厉害呀。这都知道”。顾咏絮笑着说。
“哪里哪里。不过是平时多看了几本书”。沈季路谦虚了一番。
“项羽真是小心眼啊,人家不过骂得狠了点儿,他就把人给煮了”。顾咏絮感叹道。
“我印象里,项羽貌似有这习惯。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被项羽打败,刘邦的爹和老婆都被项羽俘虏了。项羽下令让人弄了一口大锅,又派人劝降刘邦,扬言刘邦若不归降,就把他爹给煮了。刘邦说我曾经和项羽是拜把子兄弟,我老爹就是他老爹。如果你把这老东西煮了,记得分一碗汤给我。项羽大怒,准备把刘邦的爹煮了。后来被项羽的叔叔劝住了,刘邦的爹才捡了一条命”。沈季路对历史颇为熟悉。
“这个项羽,还真是残暴,动不动就煮人。怪不得输给了刘邦”。顾咏絮说道。
“说项羽残暴,并不过分。他也的确做了一些人神共愤的坏事,可是对他,我还是抱以同情和欣赏”。沈季路说道。
“为啥”?顾咏絮好奇地问。
“应该是受了司马迁的影响吧,《史记•项羽本纪》里垓下之围写得太精彩了,把项羽这个末路英雄的悲情和悲壮,刻画地淋漓尽致。项羽自刎前,他对乌江亭长的说的一番话,我甚至能背下来”。沈季路对项羽的故事颇为熟悉。
“是嘛,那你背给我听听”。顾咏絮笑着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沈季路果然背了出来。
“项羽突围之前,跟虞姬念了几句诗,很有名的,你应该知道吧”。顾咏絮还想考考沈季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沈季路莫名有些惆怅。
“厉害厉害。书读得多就是不一样”。顾咏絮笑起来的很好看。
“过奖啦。其实也没啥厉害之处”。沈季路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谦虚了吧”。顾咏絮笑了笑。
两人正聊着,上课铃声响了,就一起回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