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承诺(3)(2/2)
无灵讶然,此前她万没想到这些事情同宋国有何关系,毕竟宋王弘义才过世不久,小太子阳夏登基,沐后垂帘听政,宋国俨然一副国泰民安的和平盛世。这意料之外的祸事大概只有一点可以窥见——别国趁落梅宴之时暗流涌动,而沐后只派了两个不涉朝政的翩翩佳公子来祁,全大荒恐怕只有她是为的联姻而来了。
她不谋别国,便难免沦为别国的案上鱼肉,反而是情理之中。
无灵蹙眉道:“章祁宋实力并不悬殊,想伤敌一千也得自损八百,没有向宋国开战的道理啊。”
“倘若宋有内忧,何须外患强攻。”
“宋臣要反?”无灵揉揉脑袋,只觉得这话听来无稽。她对国事固无兴趣,但向来喜爱思辨,来昌安这一路上每听来什么消息,都喜欢揣摩其中机巧。
十几年前宋国威帝元青大兴屠戮,以谋反罪斩了时任大将军的唐恕一族满门,将兵权捏在自己手中。新帝弘义即位后,慢慢将政权分散给文臣、兵权分散给武将,让朝中大臣甘心效忠又相互掣肘,他只在位短短七年就病逝,却文治武功稳抓稳打,让如今幼帝与垂帘听政的沐后无后顾之忧。以现在宋国群臣分权的局势来看,但凡一人要反,也绝对翻不出什么大风大浪来;若要谋反,非得群臣同心才能翻覆朝政,而宋国一无重赋,二无苛政,实在没什么原因能让群臣愤起揭竿的。
无灵想想又笑:“大荒各国这几年太平得很,何故要反?”
夜深露重,四下里一片寂静,她的声音如珠落玉盘,清脆又空荡地在房间内掷地出声。
黄隐不动声色地检查各个窗户,又一一将窗户掩上,慢悠悠地将红烛多燃上几根,才坐到无灵身边,道:“我考考你,已故的宋王弘义有三个儿子,论长论嫡都不该是沐后两岁的儿子阳夏称帝,可偏偏是阳夏坐上了君王宝座,这是为何?”
无灵道:“宋国当时后宫后位虚悬,倾沐夫人最为受宠,离后位不过一步之遥,而其余两个皇子的母亲都已不在人世,无论立谁为帝,不出意外都会是现在的沐后垂帘听政。我想,既然她不是个清心寡欲的母亲,那么一定会为自己的亲生儿子谋个前程的。”
黄隐赞同道:“你虽不懂朝政,但很懂人心。你有没有想过,沐后入宫前不过是一个天涯孤女,即使她有百般智计,可朝中无人撑腰,如何能一步步走到太后之位?”
“宋国建国不久,唐氏一族灭门之后,再无哪个氏族能大权独握,即使白衣入仕也能分一杯羹。我若是沐后,身后无家族支撑,一定会扶植同样没有家族背景的人为我所用,这种人不需要多,但一定要在文治或武功上各领风骚。”
黄隐点头,鼓励她再说下去。
无灵曾在书洞中看过有关宋国的情报,她对朝野之事毫无兴趣,看过便过了,如今话说到这儿,忽然有几个名字涌入脑中,白衣入仕、在倾沐夫人入宫后才显露头角、如今风头正劲的,大约是——“骠骑大将军郭御城!莫非他如今要反?”
“你再大点声,免得别人听不到。”
无灵忙悄声道:“他如何能反?正二品骠骑将军,拿他全部的兵力造反,也不过蚍蜉撼树罢了。”
黄隐定定看着无灵,就像小时候教她武功那样,语气平淡却有力:“要说还是郭御城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宋王弘义驾崩之后,沐后母子为了坐稳江山,私底下与祁、章两国签订了割地的条约,许诺在五年之内把襄州八郡割让给祁,孟州九郡给章,以此换来两国的支持。这份条约秘而不宣,全是郭御城经手办的,若非有他撑着沐后,沐后母子别说坐不稳江山,便是连命数多少都难说。”
无灵忍俊不禁,摇头叹道:“襄、孟两州最是富庶,沐后承诺得倒是大方,但朝中老臣不会认的。”
黄隐道:“郭御城如今镇守襄州。”
无灵起初不解她这话意思,细品了品,回味道:“该不是接下来大祁就要出兵了吧?趁天高皇帝远,郭御城佯作不敌,先送襄州再送孟州,等朝中老臣反应过来,两州已经没了?”她噙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笑意,见黄隐点头后,又添了几分猜中别人意图的得意,横是不关心别人的疾苦。襄孟两州无论归谁,她不过当个热闹看——只是不知远川会否因此遭殃。
这念头在她心中闪过,表情也恍惚了一瞬,被黄隐尽收眼底。
“再两天就是除夕了,这个年恐怕过不安生。你今晚先在这里将就一晚,明天我送你去北辰府,等过了年,我和青音亲自送你回念顷。”
无灵蹙眉道:“那阿丑呢?和我一起被抓来的那个家伙,你们别是把他给丢了吧?”见黄隐毫无反应,急道,“青音姐查过他底细的,就是一个不会武功的乡下小子,我才收了他当徒弟,不能就这么丢下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