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3(2/2)
时间这样过了半个多月,何志成主演的《路人甲》上映,果然如纪寒所说,该片成为了年度黑马,首映当天票房突破5000万,讲述的情怀也深受好评,名副其实的票房口碑双丰收。
与此同时,也有一部电影几经周折、在这个年关终于被影迷发掘了出来,那就是工作室之前为雷萨汽车所拍摄的微电影《在路上》了。
话说当时,他们完成了任务,把片子交给了甲方,甲方表示很满意,也给予了口头上、待遇上的双重鼓励。至于后续的事情,比如宣传、上架等,就全权由甲方负责了。
这是雷萨的一个新尝试,对于学生党来说,300万可能是笔不小的数目,但对于大企业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只是他们众多宣传当中一个项目罢了。
微电影最初投放在雷萨分布各地的4S店内、以及多家网络播放平台上,但拍摄一共才用300万,宣传费自然也不会太高,一众主创里也没有一个出名的,所以在充斥着多种多样影视作品的网络平台上,它并不怎么引人注意。
它不可能达到想凌文欣拍摄的MV那样、一问世就大火特火的程度,这主要是成本决定的。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可能全国一共只有几万个人看过,当中比较专业的影迷也就几百个、或者几十个,但拍得好,拍得特别好,就是有人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它写影评,然后到处去安利。
工作室的人都是后来才搞清楚,它最初火起来是在豆瓣上。有个人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影评《在路上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你真的看懂了吗?》,详细的分析了电影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引来了许多同好的赞同。
大家起初只是互相交流,后来楼盖的越来越高,就开始有人感叹,这么好的电影,上不了院线播放就算了,在网络上也没激起什么水花儿来,可惜了主创们的一番心血。
电影字幕上倒是有署工作室的名字,但那时候谁也没觉得会火,邓胜男随随便便取了一个飞鸟,甲方问起来时就说取自《飞鸟集》,可事实是,因为赵天鹤是老鹤,郑佳艳是艳(燕)子,都是天上飞的,所以才叫飞鸟。
外界自然没人听说过飞鸟工作室,有心者就联系到了雷萨总部,询问这个工作室的详细信息,雷萨那边回复说,是中戏导演系的学生组织,以及具体都包括了哪些人。
随后这位影迷就将打探来的情报转发到小组内。一听是学生拍摄,影迷小组内的成员更是赞赏了,其中有个就职于策划公司的大佬,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一些便利,在各类网站上发帖,无偿的为这部戏进行了二次宣传。
效果是有的,这为《在路上》吸引了一批新的观众,而后就有了更多影迷为他们发影评,也推荐更多的人看,如此循环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了临界值,《在路上》渐渐的火了起来。
工作室的同学们一直很想答谢那位大佬的支持,可加了好友他也只是发给他们只言片语和一个微笑的表情,他说自己很喜欢也很欣赏这部作品,所以愿意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是他愿意做的事情,不需要任何的答谢。
时隔半年有余,并没有进行太多影视方面宣传的《在路上》靠着良好的口碑悄无声息的走红了。
最峰值的时候,豆瓣评分一度快要到9分,后来知名度比较高了,慕名而来的人多了,评分会拉下来一些,现在稳定在8.2,也是很高的分数,梁老师说,国内上院线的影片,7分就算过关,8分以上都是精品了。
点击量相比于热门作品其实也不算太高,但按它的制作和宣传成本来说,四大网站全部破亿简直堪称奇迹。雷萨为此还专门发来了一笔分红,30万,并表示有意向再次与他们进行合作。
工作室当中,除了郑佳艳之外,没人拍电影赚过这么多钱——确切的说,除了这一次,根本没人赚到过钱。
大家开心坏了,回想当初,他们经历了甲方施压、更改剧本、资金短缺、请演员请不来....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最终把它做了出来已经很有成就感,没想到半年过后,它十分意外的还有了较为广泛的知名度。
对于幕后来说,作品火了会很开心,但不至于像演员那样,一下子人生都不同了。
他们始终是幕后,对于大众来说,戏火了,火的只是演员,他们除非成为当代名导,否则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
当然,凌文欣这种的例外。
这边厢恋情大热才有人质疑实力,那边厢《在路上》口碑连连看涨,好多大V、影评人、以及其他专业人士都开始发博力挺这部看似爆笑实则严肃的微电影了。
渐渐的,大家搞清楚了飞鸟工作室的人员构成,其他三只全部都被无情无视,唯独凌文欣被单独拎出来说。
甚至有些影评人和小编就这样大喇喇的写开头“飞鸟工作室,也就是纪寒女朋友文欣所在的影视创作团体”——不知情的只看这个得以为是她一个人拍的,至少是她率领其余人拍的,搞得她还怪尴尬的。
不过工作室的人都不怎么在乎,明星出名才是工作需要,做幕后没必要,网友的负.面.评.价其实有一定的道理,要是沉迷于鲜花和掌声,怎么还有心思搞创作呢?
凌文欣和纪寒讨论过后,把工作的同伴介绍给了大众,没有发照片,但@了每一个人,也简单的介绍了分工及拍摄过程等,这是她的第二条微博。
网友一度惊呼,我的妈呀,寒嫂终于冒泡了。
※※※※※※※※※※※※※※※※※※※※
讲个笑话,通宵玩游戏躺尸三天,然后请了一天假写文。
我特喵到底在干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