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动力(1/2)
九月底一只船队靠近鹿儿岛,萨摩藩也见到了李国助,看着李国助交给自己的圣旨,他很清楚这份从明朝来的明朝皇帝的圣旨如果送到德川家的手中,自己没好果子吃,此时这份圣旨是不是伪造的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倭国伪造文件的事儿从唐朝开始就有了。)他可以认为这个金灿灿的明朝圣旨是假的,但是停在鹿儿岛港口之外的兴华公司战船是真的,而兴华公司从来不会单独提出要求,看着船厂的股份合同和让自己放弃琉球的要求,岛津家久确实有些难以抉择,不过李国助带过来的沙漏可不等他。随着沙漏就要流干净,李国助终于是走出房间,而等待的工作人员也发出了信息。
十月初萨摩藩根据合同将第一批30门火炮交付,在做抽样检查确定产品合格后被兴华公司送到了对马岛,而最后得几天冰封期,库页岛终于是将成品的蒸汽车头调试完成。而这两台车头也被运到了台湾。
“真的成了?”老宋摸着蒸汽车头沉默不语。
“那蒸汽动力的轮船。是不是也应该提上日程了?”老二没有那么惊讶反而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库页岛的工业部门说了蒸汽动力可以制作,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传动轴的寿命,你也不想开着开着传动轴断掉,然后飘在海上吧。”杨向东乐呵呵的对老二说道。
“此物虽然好,但是花费也确实太大了一些。”开口的是陶朗先。“我听说这台蒸汽车头,现在制作一辆需要将近20万两银子。如果换成铜板的话估计堆起来比这个火车头还要大。”
“哈哈哈!也不至于,其实如果真的细算下来的话,我们从万历四十二年就已经开始学习和研究,到现在13年了,如果从结果来推断过程那这个蒸汽车头的制作成本估计要在20万的后面再加两个零。不过陶伯,有些账不能这么算。我们通过蒸汽火车头的研究发展了自己的钢铁冶炼行业和机械制造能力。从简单的往复式锤打,到钻床车床,最后在码头上使用的重型蒸汽动力绞盘。这些其实都是在整个研发过程当中开发出来的,如果单纯的从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来说我们已经完全收回了这些成本,甚至已经开始盈利,过科技的发展不能唯结果论。”杨向东开口说道。
“父亲确实不能这么算,就拿蒸汽动力得车床冲床来看,这种不依赖季节的稳定输出动力。完全取代了我们曾经一直沿着台湾地区河流才可以建立的水利设备。别的不说就说冶铁得数量,我们一年得钢产量就是10万吨,而铁产量是钢的三倍。”这次台北台中台南贯通铁路的蒸汽火车通车仪式来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军部,政府口,贸易口,不过都是兴华公司内部人员。
“目前的问题还是冶炼技术的突破,按照杨相公技术指导的平炉炼钢法,需要在设备、材料、工艺理论、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和发展,现在我们能利用锻铁冶炼能保证成品铁轨供应就已经是非常吃力了。这300公里的铁路我们用了六年得时间,投入大量人员,从公路开始,到铺设铁轨枕木,钢材我们从练出第一炉适合钢材开始练了五年。”工业部长对旁的资源委部长说道。
“不过我们确实省了很多,从一次10吨突破到了18吨运载,而且可以不分昼夜运输,对我们的发展作用很大。这下子陆续有5000多驮马退出运输系统咯。”资源委的班长对身后的运输部长说道。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现在正在其他岛屿修建矿产和货品运输通道,我听说库页岛明年会送一批蒸汽推土机,那玩儿修路可是真的快。”交通部的话,让此时在椅子上的沈有容沉默不语。
在他的眼中兴华公司越来越突破自己的认知,从蒸汽动力的锤锻机,到港口上的起重机,再到现在时速五十里的蒸汽车头,短短十几年时间,他们简直就是一群有些神奇法术的奇能异士。
“沈伯!”杨向东走到旁边对此时腿脚不太好的沈有容说道:“对于萨摩藩的事情公司还是很感激的。”
“小子。我这一把年纪了,能给你们做点事情就很高兴了,哪里要你们感激啊。只是琉球王室我也曾见过几次,现在他们……”沈有容这话不是谦辞,而是实话实说,自己已经70岁了,兴华公司的医生一直在给护理,虽然腿脚不利索不过精气神儿还是很不错的。此时家中自己靠着兴华公司都有所成,现在兴华公司有事所求,那自己肯定是要尽心尽力的。
“萨摩藩签署文件之后琉球王室被扣押的人质,公司就安排船队带走了,此时琉球百姓不欢迎这些人,虽然他们没有了政治地位,不过手中还是有点积蓄。我安排他们在渤南县弄了一片种植园,那些幸存的琉球上层人士,想着重归旧梦的也都送到了那里。”杨向东解释到。
“那琉球百姓……”沈有容询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