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收揽其心 新安卫左千户之子(2/2)
江河道:“第二名却不是我们徽州人,乃是名桐城的学子游学来徽,适逢其会,被人带着一起参加的,此人叫方以智,不知文石兄可听说过。”
江天一闻言,摇头道:“未曾听闻,但能得次名,必然也是诗才过人,学问精深。”
江河道:“文石兄所言不错,这方以智可称得上是神童了,今年方才年方十四,便已有秀才功名。”
对江天一没听说过方以智,他完全不奇怪,毕竟眼下的方以智还未成名,不是后来那个在江南文坛赫赫有名的金陵四公子之一。
江天一不由一叹,大感钦佩道:“果然称得是神童了。”
江河道:“此人还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方孔炤时下在朝中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
江天一又不由惊叹道:“那这是家学渊源了,虎父无犬子。”
江河点了下头,接着道:“第三名是休宁柳溪书院的一个学子,叫黄澍。”
“这个黄澍黄仲霖我却听说过。”江天一惊讶道,“听说他在休宁向有诗名,还是休宁县学的廪生。”
歙县与休宁是邻县,江天一听说过黄澍,江河对此也并不意外,而且黄澍这人若没点儿本事,没有真才实学,也不会引来金声归籍休宁后与其相交了。
江天一说罢后,手上先数了下名帖,道:“这名帖共有八份。”
接着一一翻看下去,忽然道:“这其中却是还有个桐城学子,叫孙临,不知是否与那方以智结伴同游的?”
“孙临?”江河闻言,也觉着这名字有些耳熟,便抬手示意,要过孙临的名帖来看。
这一看,发现孙临果然也是桐城人,籍贯与方以智一样。这个孙临也已取字,字克咸。
瞧着这张名帖又想了片刻后,江河忽然双眼一亮,终于想起了这个孙临是谁。
孙临却是跟方以智也大有关系,乃是未来方以智的妹父。而且这孙临也是个抗清名将,曾在清军攻打浙闽间的仙霞关时,随军驻守于仙霞关。
后来仙霞关被清军攻破,孙临随主将杨文骢一起被杀。当时孙临的一名妾侍葛嫩娘也一同被杀,这葛嫩娘此前也是个秦淮名妓。孙克咸与葛嫩娘的故事,后事也有流传。
孙临与杨文骢被杀时死在一块儿,死后因尸体无法分辨,被人埋葬在了一起,称为“双忠墓”。
江河接着又细看了其他几份名帖,发现许文哲的名帖居然也在其中,他之前却是未有注意。除了许文哲外,却是还有一名他紫阳书院的同窗,名叫于锋,字子乔。
这个于子乔的身份却是颇为不同,其父乃是徽州当地驻军新安卫指挥使麾下左千户所的千户于应。
“呵,子乔!”瞧到于锋的这个字,江河立即忍不住想笑。
不过他对于这个于子乔居然也会递帖拜访,还是挺有些奇怪的。毕竟两人以前虽然也是同窗,但却并无什么交情。
这个于锋家乃是世袭的千户,虽然他并不是家中的长子,但稍微活动下,也能袭个武职,并不打算走科考之路。平日到书院上学,都是时去时不去的,与所有同窗都是交情泛泛,没有哪个特别交好。
倒是这个于二公子以前跟汪守信的关系也还不错,因为两人都好眠花宿柳,经常约着一起逛青楼。
这个于子乔说起来,倒是也跟吕子乔很像,都好色。
但这两人也就是一起嫖过娼的交情了,倒也算不上有多交好。所以于子乔居然向他递帖拜妨,确实让江河颇为意外。
除了方以智、孙临、黄澍、许文哲、于锋这五个人外,剩下的三个其中有两人是休宁万山书院的,还有一个则是歙县西山书院的。
歙县当然不止一家紫阳书院,也有其他多家书院,紫阳书院只是其中最好最有名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