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66章 最实用的兵书

第66章 最实用的兵书(2/2)

目录

换好出门的一双厚底鞋后,他见书砚一时不得回来,便从书架上取下十八卷版本的《纪效新书》,翻到“拳经”那卷,重新细看。

这篇“拳经”里主要记录了一门“拳经三十二式”的拳法,用来训练兵卒,教授武艺。

历代的兵法兵书之类,以及被誉为兵法鼻祖的《孙子兵法》中都有提到,军队平日的训练,是决定战场上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而且关系极大。

但对于如何练兵,怎么练,以及又具体练什么,却很少有兵书里有专门详细的提起与阐述。

而《纪效新书》却都清清楚楚地写明白了,可以说是等于手把手教你怎么从头到尾去练出一支精兵,甚至包括从最早的征兵开始,教你如何选择兵源,判断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兵等等。

所以无论十八卷版,还是晚年经戚继光重新校定的十四卷本,都是把“束伍篇”放在第一。束伍就是讲的如何征兵选兵,让一支部队基本成型。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选择练兵时,也同样选择了《纪效新书》的原因。因为这些人在此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兵事,所以才需要这么本从头练起的兵书。

当然,曾剃头、李卖国这些家伙练兵时,肯定也只是选择性地吸收了《纪效新书》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照抄。

否则真要照搬,完全照《纪效新书》内容去练的话,他们就练不出一帮抢掠百姓的军阀了。

《纪效新书》不拘泥于许多兵法中的那些理论知识,完全是从实用性出发。所谓“纪效”,乃明非口耳空言,就是指实用;所谓“新书”,则是指明其出于法而非泥于法,要合乎时宜。

所以早期十八卷版本里所附带的“拳经”一篇,也是讲究实用,属于对以前完全不懂练武的新兵们的基础训练,算是门基础拳法。

学这门拳法,是不能指望据此便练成什么武林高手了,因为这就是门基础性的东西,是专门用来练兵的。

军队作战是讲究团体配合的杀敌,而不是倚仗个人武艺。所以戚继光并不打算把所有人都训练成高手,只要能够精熟一些基本的武器运用,练的身体强壮,懂的令行禁止与互相配合就行。

按武侠小说中那些高手们的练法,很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够培养出一个武艺超群的高手,就算是许多主角们拥有主角模板,能够速成,也往往得需要几年时间发育。

但按照《纪效新书》来训练,很可能几个月就能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懂得配合的精兵,足以战场杀敌。

拳经中的三十二式拳法,据戚继光所言,是根据宋太祖的太祖长拳为主,再吸收揉合了一些其他拳法的精华而成。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戚继光也在“拳经篇”中把这门拳法当作是入门的基础武艺。

而且认为“大抵拳、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而关于人身基础力量的提升,戚继光则言“凡人之血气,用则坚,怠惰则脆。”

这就跟后世的体能训练差不多,都是通过不断的大量训练来作提升,所谓“用则坚”是也。

这里不是武侠世界,所以江河也不指望自己能够练成多高的高手,有些防身自保的能力,三、五大汉近不得身就行。

何况他现在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便打算从《纪效新书》里的拳经练起。将来带兵打仗上战场的话,也总得有点武艺保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