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54章 游学之想 竹管硬笔

第54章 游学之想 竹管硬笔(2/2)

目录

几社其实也是在崇祯二年才成立的,眼下这两大会社都还没有,也就复社首领张溥最早创立的应社是于天启四年创立,已经存在。

江河此时无名无势,也就有点儿钱财,谈不上能招揽这些一心科举的士子与读书人。他要敢说造反,恐怕这些人就要首先跟他势不两立,反目成仇。

但前期先结交认识,拉些关系却也无妨。甚至到复社成立时,他也不妨去加入复社,如此便能更好地结识这些人才。

参加复社的因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所以复社初成立时,许多人也都没有功名在身。就连复社领袖张溥也是在复社成立两年后,于崇祯四年才中的进士,此前只是个太学生,明时称为国子监。

所以江河目前的秀才功名,要参加复社,也已足够。复社成立之初,门槛也没多高,主要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甚至于,他未必不能牵头建立一个会社,乃至取代张溥,由他自己提前建立复社。

不过稍作一想,江河便立即摇摇头,否决了这个主意。此时的文人会社,大部分是诗社性质,他要弄诗社,那不得跟人诗书唱和吗,他除了能抄几首,哪有真作诗的本事?

张溥能牵头组织建立复社,是因为张溥在此前就已经颇为有名,并且已经相继创立组建了好几个会社,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他一个籍籍无名的徽州商人之子,凭什么去牵头组织复社。

而且跟那么多文人士子打交道,想一想就麻烦,就凭他的真才实学,那不是去露怯吗?

还是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搞钱、搞粮、搞兵才能真正救世,诗词文章可救不了这个腐朽的大明王朝,也阻挡不了满清建奴的铁骑。

江河从早上看到下午,终于把十四卷版本的《纪效新书》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并且还记了不少笔记,摘抄了许多内容。

有赖于前身的功底,他写毛笔字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他本人觉着不太习惯。而且用毛笔字书写,也到底不如硬笔方便与快捷。所以在记笔记时,他心中又暗作思忖,决定要尽快发明出硬笔来。

钢笔可能暂时弄不出来,但铅笔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记笔记的中途,他还临时让书砚去外面给他砍了支细竹,削制了一根竹笔,用来蘸墨书写,倒也并无问题。

谈及硬笔,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硬笔,钢笔的雏形也都被认为是欧洲早期的鹅毛笔。

实际上中国也早有硬笔,江河前世就曾在网上见过一件甘肃出土的“双瓣合尖竹管笔”文物。

这支竹笔约小指粗,笔的一头削尖,呈马耳状笔舌,并且笔舌的正中间还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就跟现代的钢笔笔尖类似。

而这件文物经考证,还是汉武帝时期的。

所以中国其实也早有硬笔,只不过一直不是主流,而且被考古发现的也很少。

江河现在削制的这支竹笔,就是按他前世在网上看过的那件竹管笔文物来制作的。

制作成功后,再稍微磨下笔尖,然后蘸墨一试,果然能写。而且因为竹管中间是空心的,又有笔缝,蘸黑之后,还能够吸存一部分墨汁,让这支竹笔能够坚持写几十个字才需要重新蘸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