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武备志与郑和航海图(2/2)
直到翻至最后一册时,江河方才发现那本《郑和航海图》。
《武备志》全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
《郑和航海图》被茅元仪编在第五部分“占度载”中,附于这部分里的“度航海”后面。
《郑和航海图》原图是一副长达五米多的巨大图画,茅元仪为了编入《武备志》以及方便雕版印刷,将这幅巨图切分成了共二十幅的小图,印刷成书,则需四十页。
前面还有加上茅元仪作的序一页,海图后面还有两副《过洋牵星图》,是当年郑和船队航海时如何依据天上星象定位的标示图画。
除此外,海图中还标注了郑和下西洋时航行走过的一百零九条针路航线。
依照这副航海图,以及附录的《过洋牵星图》,基本就可以照搬郑和的航海路线航行。
据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最远曾到达非洲的索马里海峡,甚至还有说抵达了好望角,乃至去到美洲的。
这个说法的真假暂不可知,不过至少从目前这副《郑和航海图》上来看,郑和船队是没抵达美洲的。
这本《郑和船海图》是单独成册的,原图因为经过切分,看起来需要一页连着一页看,每一页之间是连续的。
江河翻了翻后,先行合上,然后翻到前面,找到了《武备志》里的“军资乘”部分。
军资乘中共分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涉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旌旗号令、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屯田开矿、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事项,颇为详备。
关于水的部分,里面便有明朝各式舰船的描述与记载,并且还包括如何造船,每种船都有详细的构图与解说,其中也有包括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舰——宝船。
江河原本以为宝船的制造图也是附在《郑和航海图》里的,问过许文哲后才知道,原来是在军资乘部分里。
做为明朝曾经制造过的最大的船,宝船当然也属于是战船。
江河不知道当年宣德朝时为何叫停了郑和的继续远洋航行,不过却对此深以为憾,正像后世曾经有人评价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如果郑和的远洋舰队能继续探索下去,未来的海洋霸主很可能就是明朝。
其实到现在为止,大明水师的战力也依然算是在线,在对外战争中保持了大部分的胜绩。
包括对战葡萄牙与荷兰的舰队,之所以仍然会被葡萄牙与荷兰占了澳门与台湾,实属当政者的问题。
尤其是台湾,被认为不是大明国土。所以明朝在与荷兰的澎湖之战中,只是击退了荷兰对澎湖列岛的占领,却没有再渡海去收复更远的宝岛。直到南明时期,郑成功才挥兵收复。
而且这其中还有个区别,就是葡萄牙对澳门事实上的占据,其实是属于租借。在明朝时期,澳门的葡萄牙人是需要每年都向大明朝廷交税的。
这也是葡萄牙人在战败后,与当时朝廷谈判后所达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