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2章 先期兵源 伐木累

第22章 先期兵源 伐木累(2/2)

目录

“这位是汪家的二老爷,你们快快过来见礼!”

向这些伐木工们点点头后,江河便指向肩舆上的汪汝谦介绍道。

“见过汪二老爷!”

这回所有人得了江河指点,又提前有了准备,倒是显得比较整齐划一,叫的称呼上也都统一。

汪汝谦见状,只是在肩舆上向所有人含笑点了下头,并没下轿,也未回礼与多说什么。

这些人又不是他汪家的下人与工人,他自然不需要有什么表示。如果是汪家人的话,他可能还会拱拱手,作一番礼贤下士的姿态。

“行了,你们先各自忙吧!”江河向众人摆了下手,然后向汪汝谦与王微拱手道:“汪世伯,王姑娘,我稍候还是随他们一起回去,咱们便在此道别吧!”

汪汝谦闻言,本想让江河跟他们先一起走,何必跟这些庄户苦力待在一起,但随后看了眼王微,却是立即改口地点头答应道:“也好,那咱们便就此分别吧!”

既然汪汝谦已经答应,王微也就没理由再提别的建议,当下也是在肩舆上欠身回了下礼,道:“那江公子保重,我们改日再会!”

“好,再会!”江河含笑答应一声,在马上与他们拱手作别。

汪汝谦也又向江河拱拱手,便命令抬肩舆的力夫继续前行。

江河目送他们远去后,将手中牵着的矮马缰绳交给旁边的书砚,翻身下马,然后走到旁边被锯断树干的一个树桩上坐下,向书砚道:“你去把江管事为我请来!”

这队伐木工人的管事也是姓江,叫江大中,同样出自江家,不过自然也不是江家嫡脉,而是很远的旁支,两人之间也谈不上有什么亲属关系。

江家虽然不像汪家一样,是歙县最大的姓氏,号称十姓九家汪,但也同样是歙县的一支大姓。

距歙县城东约十五里外有座村落,叫做江村,那里便是江家自迁入徽州后的祖籍所在,村中的所有人全都姓江,也是支大族。如今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少说也有几千人。

古代社会,在乡村这种基层中,基本都是以宗族为单位聚居。

同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同一姓氏,甚至到后世的现代,这种情况也有保留下来,仍然存在一个村子里全是同姓的存在,是个大宗族。甚至在某些相对传统的地方,宗族势力也仍然很强,村里面所有人,全都得听族长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徽商在外行商,自然也是以宗族为单位,考虑同宗同族的子弟。

不止徽商,晋商等其他商人,在这个时代也全都是家族企业,就包括眼下的西方国家,也是基本如此,优先考虑自家人,更得信任。

其余行业,乃至朝中的文臣武将们,也是如此。家中有人做了官后,都会开始扶持家里的他其人也做官,就算做不了官,也能充个什么职司,做个小吏之类的。

军中这种情况更严重,大部分武将的亲信都是同族子弟,辽东这些地方,更是形成了各种将门,代代相传。而朱元璋开国后所创立的卫所制度,本来也就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不断传承。

而到明末时期,军中还形成了种特色,就是各将领手下的精锐,都是自己身边的家丁队伍。

江河眼下从自家的木材产业里挑选自家伐木工来整训,其实也是类似的做法。这些伐木工虽然是他家的佃户、庄仆,但换个称呼,其实也可以算是他江家的家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