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出入徽州的三条水路(2/2)
并且此时的徽商做生意,也是多下江南而去,少有西出后往江西的,所以走这条水路的也就越发少了。另外也是昌江自祁门发源而出后,水流还较小,也行不得大船。
不过对于微州府治歙县的商人们来说,还是走新安江这条水路更多,走青弋江的都相对较少。
因为要走这条水路,还需要赶到黄山脚下来坐船,不免也得在陆路上折腾一番。而新安江的支流练江就正从歙县绕城而过,所以通过练江,歙县的徽商们出城就能坐船直入新安江。
甚至都不用出城,因为徽商们很早就已经在城内修建了连通练江的码头。走这条水路最为方便,只不过是去扬州、南京等地的话,还需要在杭州中转,会多绕点儿路。但都是水路,却也很便捷。
出了黄山后,一行人就能看到正在黄山脚下,苦竹溪两岸砍伐树木的那队江家樵夫。
眼下的黄山植被茂密,山脚下附近就有足够优质的木材可供砍伐取用,根本不用进山去砍。
而在苦竹溪两岸砍伐了树木后,清理了树冠余枝,就可以把原木直接推入溪水中,顺水漂流而下,再在码头处集运绑缚后,便能沿着青弋江水道,直接运出徽州了,可谓省时省力。
所以江家的木材生意,基本就是在苦竹溪附近砍树。
除了苦竹溪外,还有发源于黄山另一条瀑布的香溪,不过香溪水在流出黄山脚下后,也会与苦竹溪汇合成一条。两溪汇流后,仍是蜿蜒流入青弋江。
“公子!公子!公子……”
江河的那名书童书砚也是随着砍树的樵夫们等在山脚下的苦竹溪旁,一直不时往山路上张望着。
这时终于发现有人出山,并且在队伍后面瞧到了江河,立即不由松了口气,然后便兴奋地跑过来迎上。他可是才做了江河的新书童没几天,生怕自家这位公子又再出什么意外。
好在天可怜见,菩萨保佑,公子终于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否则的话,他完全都不敢回去,就算等到天黑,也要死等公子。
“公子,你没事吧,在山中有无出意外,你怎么去了……”
书砚看上去约才十三、四岁的年纪,个头比江河矮了一整个头还多,此时跑过来迎上江河后,便连忙关心地问道。
“放心,我好的很。我一个大活人,能出什么意外。”江河有点儿没好气地打断了书砚。
做为一个现代人,他并不是很心惯身边有人服侍照顾,以及不管做什么,去哪儿,都有个尾巴在旁边跟着。
他虽然是融合了原身的记忆,但终究还是以他自己的灵魂为主。所以前身早已习惯的事,并不代表他就习惯。他之前不想带这书童一起进山,也有一点,便是不喜欢有人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