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27章 无心插柳自成荫

第27章 无心插柳自成荫(2/2)

目录

梁家常年在长江和运河的交汇要冲巡视江防,认识的走运河的富商自然是不少的。所以他们的销路渠道反而比赵子称更加畅通,打开局面也更快。

个别有眼光的商人,立刻看出了这种新货的潜力,并且为了讨好官府,他们都肯提前全款多压点货。所以梁家几乎是刚刚把东西造出来,就能立刻回款,本钱资金周转非常快。

跟他们合作的富商把货进走之后,或许要在商人们自己手上压好几个月才能卖完,但梁家的钱已经收回去了。

所以四月底的时候,梁家就能有额外的余钱支持他们整顿内部,虽然这第一笔钱数量并不大,也就数百贯规模,毕竟是开了个好头,让人有后续的念想。

梁家父子便恩威并施,当月就宣布了几条严令,即日起严查军队再私下里收受往来客商的好处、私放逃税客商过关。

巡江时如果再有发现私自勾结私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甚至是内外勾结通风报信的,都要惩处。

而且宣布整顿的理由,也不是没来由无的放矢那种,而是早就想好了借口:

月初的时候,朝廷押运石纲的船队,在镇江和瓜州渡之间出了事,被“海沙帮”、“巨鲸帮”联合长江上的本地私商水贼一起拦截,差点儿出事。

要不是应奉局派来护航的兵马本身战力够强,那几十万贯财货和给皇帝的贡品,如果在这镇江地界上失落了,那梁家这一都人马,上上下下的巡江军官,多多少少都会被牵连。

出了那么大的案子,梁家父子当然要整顿、反省,他们对内便这般宣传反思: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案子,就是因为将士们平时和私商、私盐贩子勾结太多,各种消息走漏得太厉害,所以现在才要严查!如果再不严查,下次再出了类似的问题,不好向朝廷交代。

有了这样一个借口,扬、镇水军内部对整肃军纪的怨言和反弹也就没那么激烈了。

大家都知道是事出有因,要怪只能怪之前没做好,惹下祸事,有可能得罪了应奉局。

现在要亡羊补牢,当然要先紧一紧,哪怕只是临时装装样子应付突击检查的。

这时候谁要是再往枪口上撞,就别怪都指挥使杀鸡儆猴、严明军法了。

一些眼光远一些的军官,便都告诫手下人,这阵子务必先过几个月紧日子,等风头过去才可以照旧。

但也有些粗夯之人,完全没读过书,也不懂任何历史教训。连枪打出头鸟、杀鸡儆猴的粗浅道理都不懂,这种节骨眼上依然我行我素,那就等于硬要往枪口上撞了。

到了月底的时候,梁家父子一番彻查,还真就抓出几个愣头青反面典型。

那就没办法了,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其中一个最明显、最劣迹昭彰的指挥使,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依然顶风作案勾结私商,通风报信,泄露军情换取钱财。

此人出卖的军情,主要就是扬、镇水军的巡防时间和路线图。告诉跟他勾结的商人,官军的巡逻何时何地有漏洞,可以偷渡过江,以逃避核查与缴税。

这事儿被查出来之后,都指挥使梁信依律上报,移送复核,最后行军法将这个出卖军情的军官处斩。人头直接挂在军营里示众号令。

其他也有一两个指挥使、三五个都头、更多的队率,也都是反应慢,不知收敛的,多多少少犯了些事儿。但至少没那个通风报信泄露军机的那么严重,最多只是临时帮人逃个税收点好处。或是在吃空饷方面不知收敛、继续增加空饷员额。

这些人也都依军法处置,该夺职的就夺职,不能夺职的也暂时保留待遇、但褫夺其实权,让原本的副职暂行其职权。

而该打军棍、脊杖的,也都不能少,一共有十几个军官被打了军棍。该追缴乃至罚钱的,也都要罚。

若是往常,查得这么严,肯定会激起怨言和反弹。

但眼下却是刚刚惹祸后、本就该整改的风口上,所以大部分事不关己的军官都选择了沉默。只当那些出头鸟同僚是自己没长眼,怪不得长官拿他们立威。

“朝廷的石纲刚刚差点儿出事,这时候肯定查得严,现在犯事儿不是自己找死么。”很多军官都是这么想的。

而且梁家也是实打实赏罚并用,对于做得好的,本月确实停止了和私商勾结、暂时有所收敛的,他们也都额外发钱赏赐。

那几百贯钱,他们自己基本上没留,都发了下去,分到每个守法军官手上虽然没多少,但也是一种鼓励。

大家看了未来有奔头,也就愿意继续配合下去。

赵子称埋在镇江和扬州的这颗伏子,就这么自行生长发展,让这支水军的状态,稍稍有了些起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