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松茸开售(1/2)
野生的松茸,基本上是非常稀缺,亩产估计也就5公斤以内。
就算是国外人工培育的,基本上也就是亩产20公斤。
但是林默的这个松茸种植,计算下来,都达到了亩产50公斤,也就是100斤的水平。
而且经过检测,
这松茸都比野生的松茸所包含的营养价值要高。
而且为什么松茸的价格这么昂贵?
还是因为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稀缺性、文化价值以及复杂的产业链共同决定的。
就比如这自然生长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松茸必须与特定树种的根系共生,依赖树木释放的养分,同时需要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高度匹配。这种复杂的共生关系至今无法通过人工完全复制。
而且这种野生的松茸,从孢子萌发到成熟需要3-5年,且生长过程极易受气候和病虫害影响。
其次就是采集条件,松茸年产量波动极大,例如云南香格里拉的优质松茸在丰年产量可能翻倍,但遇干旱或虫害则可能暴跌。
松茸深藏于松针和腐殖土下,需经验丰富的采山人“凭感觉”寻找,效率极低。
熟练工一天仅能采到几公斤,且需徒步进入深山。且松茸出土后48小时内香味和营养迅速流失,必须冷链空运,物流成本高昂。
再加上,松茸依赖的原始松树林因城市化、过度砍伐和污染减少,例如日本松茸产量较50年前下降95%。
温度升高导致土壤湿度失衡,松茸生长区域向高海拔收缩,进一步压缩产量。
很多采松人,现在已经没有了老一辈的尊重自然的敬畏之心,很多未成熟的松茸被提前挖走,这样就会破坏菌丝网络,导致资源不可逆衰退。
除了这些原因,
就是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岛国、棒子那边,松茸基本上是秋季宴席和馈赠的顶级食材,象征身份与季节感,其香气被称为“森林的味道”。
国内的高端餐饮市场,也有很多松茸和其他菌类食物的影子。
种种原因之下,松茸的市场价值就被炒作了起来。
松茸的销售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个就是各大机构的机构,这些机构在得知魔都竟然培育出这样的松茸,就好像是闻道血腥的鲨鱼,纷纷赶了上来。
还有就是林默还是打算在市场上做一些销售,
这玩意不能全部作为内部机构来消化。
大概5000公斤的收成。
“林总,我这边联系了盒马、Citysuper、永辉一些超市,他们都有进货需求!”
林默的计划是拿出3000公斤作为市场销售的,
所以让白芷联系了很多超市,但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些商品的商标,要保留二木的品牌,
这个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独立进行松茸的售卖,打出品牌口碑。
------------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东方明珠塔尖时,晨雾还未散尽时,冷链车队已经在基地门口待命,冷链货车的引擎声已经划破了魔都的寂静。
车身喷涂的银灰色涂料里掺着纳米级反光颗粒,在晨雾中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老陈打开冷藏车厢,-2℃的白雾中,码放整齐的松茸被固定在蜂巢状防震架上,每盒之间隔着浸过冰水的水苔,仿佛给菌子们打造了水晶棺。
“就像运送太空标本。“年轻的司机小吴摸着货柜上的全息防伪标,那些由菌丝DNA编码的图案在指纹触碰下泛起涟漪。车队驶上内环时,晨雾正被阳光撕成碎片,高架两侧的法国梧桐刚染上秋色,落叶扑在冷链车玻璃上,与车内恒温环境形成奇妙对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冷链车开始奔赴各大超市。
老陈扯了扯银灰色制服的领口,看着仓库电子屏上跳动的“-2℃“字样,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烟。他在这家盒马鲜生做了十年生鲜主管,还是第一次见到用全息防伪标的菌类。
“陈主管,这批货要进珍品柜。“穿驼色风衣的白芷踩着细高跟从晨光里走来,腕间的智能手环投射出检测报告,“每盒都有独立菌丝溯源编码。“
老陈的指腹擦过烫金包装上的“二木“LOGO,三维松树林投影突然在眼前展开。菌盖纹理在晨光里流转,竟能看到晨露凝结的动态效果。他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父亲在云南收山货,那些裹着腐殖土的松茸总是带着神秘的伤痕,不像眼前这些排列整齐的人工菌,每一朵都像精密仪器打造的工艺品。
“野生特级标价八千,你们这人工的敢卖三千?“话刚出口老陈就后悔了,白芷点开的营养对比图里,红色数据柱像利剑般刺穿了他二十年积累的行业认知。
白芷微笑着点开检测报告投影:“岛国筑波大学的对比数据,我们菌多糖含量高出27%。“
上架半小时,穿着瑜伽裤的年轻主妇们围在冷柜前。“扫码显示今天凌晨采摘...“Lisa把手机对准松茸根部,AR功能立即弹出菌丝网络生长模拟图,“居然能看到菌坑定位?“
恒隆广场地下一层的精品超市,法籍主厨Jacques操着生硬中文惊呼:“这不可能!“他手中的松茸切片在铁板煎出琥珀色纹路,香气惊动了隔壁爱马仕专柜的VIP客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