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联合医院(1/2)
第1313章 联合医院
“呦,李经理,这是”
俱乐部汽车通道口大门拉开,一台红星羚羊开了进来。
赵老四手里拎着暖瓶从保卫科办公室里出来,正瞧见车是李援朝开的。
“四哥,您寒碜我——”
李援朝伸出一根手指托住了鼻梁上的墨镜往上推,直到脑瓜顶,而后笑着指了指停车位的方向客气道:“等我停好了车啊。”
“厅等着你,领导也在。”赵老四举起手里的暖瓶示意了厅方向。
他并未惊讶于李援朝驾驶的崭新羚羊汽车,就是有点羡慕。
李援朝顺着他的示意也看见了厅窗子里坐着的李学武和周小白的身影,点头表示知道了。
在外面被称作领导的多了去了,街道主任也是领导。
但在俱乐部,能被工作人员称作是领导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李学武。
其他人其他人称职务。
“那是他新买的车”
从窗子里看见去停车的李援朝,周小白转头看向了走进厅的赵老四。
赵老四嘿嘿一笑,道:“我猜应该就是了,早前就说钱攒够了,跟左杰求了个指标。”
“真够烧包的。”周小白嘴角一撇,看着李学武问道:“这车指标这么好弄吗”
“那也得看谁的关系。”李学武打量了她,好笑地说道:“怎么你也想买一台。”
不等周小白回答,他点点头示意了院里道:“去跟左杰说,让他给你办手续。”
“我才不要。”谁料周小白晃了晃脑袋,满眼不屑地说道:“能坐车谁愿意开车啊。”
“领导,您在这呢——”
李援朝手里拎着车钥匙,笑嘻嘻地从外面打了声招呼。
见李学武点头微笑,这便迈步从另一边上了台阶,走进厅。
“你可真舍得。”周小白没等他说第一句话,便调侃道:“辛苦大半年买了个铁壳子。”
“周总,话可不能这么说。”李援朝顾不上同赵老四和李学武打招呼,急赤白脸地强调道:“这可是汽车,我自己的汽车。”
“再说了,领导在这呢,你贬低我行,贬低汽车可不成啊。”
“德行吧。”周小白翻了翻白眼,端起茶杯问道:“拢共了多少钱”
“嘿嘿,不算是最高配。”
听周小白如此问,又是当着赵老四和李学武的面,李援朝倒是收起了在外面胡吹的德行。
由着李学武的示意挨着周小白坐了,先谢了赵老四端给他的茶水,这才继续介绍道:“多亏了左会长的帮忙,八五折,又减免五百块。”
他手指比划着说道:“六千两百八十三元,有零有整,上牌办手续我找的人,没钱。”
“怯——你真是疯了。”
周小白抿着嘴角说道:“六千多块,武哥他们厂卖的商品房都能买套100平米的了。”
“那意义还是不一样。”李援朝晃着脑袋瓜讲道:“虽然跟领导的关系好,请示一下也能买套房子,可我根本不缺房子住啊!”
他先是恭维了李学武一句,这才强调道:“我缺的是汽车,是这份排面!”
“羚羊汽车相对来说还算是便宜的。”赵老四在一边讲道:“城市版最高配是9980吧”
“是,我没买那一款,太贵了。”李援朝微微摇头,解释道:“基础款足够用了,7980元,左会长的面子就值一千大几。”
“我又赶上了好时候。”他示意了李学武这边,道:“羚羊要出改款二代,优惠了500。”
“挺好的,有房有车,排面有了。”李学武微笑着点头道:“至少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还是您理解我。”李援朝给他比划了个大拇指,抿着嘴角道:“我就想要台车,属于我自己的车,我做梦都想要,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
“你当他是知己啊”周小白指了李援朝,好笑道:“他们厂卖你汽车,当然要认同你。”
“这话我可不信。”李援朝看向了李学武,坚持道:“领导总不能因为一台汽车认同我。”
“理解万岁。”李学武端起茶杯同他碰了碰,笑着说道:“汽车才是男人的第一个玩具。”
“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李援朝故作正经地敬了李学武,“您就是我的精神导师。”
“嗤——”周小白差点笑岔气了,眼珠子翻白着,“你特么真够搞笑的。”
面对周小白爆粗口,李援朝能怎么着,他不做大哥好多年了。
张建国一死,顽主们像是折了主心骨,早没了当初的心气,现在是一盘散沙。
再看老乒这边,更没有跟顽主较劲清算的心思,一个个的都摽着怎么赚钱呢。
有吃喝玩乐的票子不赚,满大街的瞎转悠啥,去跟狗抢食吃
没错,在他们的眼里,张建国这一类顽主就是狗都不如的杂碎。
只要顽主不给他们找麻烦,他们也懒得搭理这些没出息的东西。
搞钱,争取做金字塔顶层的销售团队,也要像李援朝那般风光。
没买车以前,李援朝就是老乒们的羡慕对象,因为他是第一个自己赚钱买摩托车的大哥。
再看那些所谓的大哥,一个个的还在吃孝敬,扯叽霸蛋,早被他给甩出二里地去了。
现在李援朝是老乒圈子里的“顶流”,是有人又有钱的大哥级人物。
他的销售团队拿着周小白手里放出来的最好的资源,完成的销售量也是最多的。
不然你觉得他只拿20%分成的情况下,是怎么攒下这么多钱买车的。
大哥,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说要排面,这台车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影响力和财富,却是周小白不能理解的。
李援朝其实很聪明,看得出来周小白并不是什么商业奇才,她就是李学武的代言人。
你看周小白跟在李学武身边风光无限,挥金如土,实际上她已经掉进了李学武的金钱窟。
当然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跟着周小白混,也是为了钱财。
但真正的大佬,他只认定李学武一个。
说李学武理解他,可不是表面意思,深层次的是李学武认同和理解他买车的目的。
头一份,在四九城的意识和观念里算是一种荣誉,一种经历和资历。
要说谁谁谁第一个做了什么,那很多人都记得他,这影响力多牛掰。
京城第一个买法拉利的是谁
不少人一定知道,李先生,对吧。
那台车的车牌号是a00001,牛不牛
李援朝就要争这头一份。既然在身份和资历上不足以跟那些老乒大哥们争锋,那就迂回包抄走捷径,有钱就牛哔。
他现在真是牛掰大了,圈子里第一个买车的人,都在传他的名字。
这台车刚买回来,名气上他就已经回本了。
名气往往跟着利益联系在一起,有名就有利,你要加入这一行,最先想要找谁
李援朝牛哔,但他懂得低调。
周小白嘲笑他装哔,他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谁让人家手里捏着他的命根子呢。
李学武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偏偏把这份富贵放在了周小白的手里。
李援朝不是没有妄想过得到李学武的信任,成为第二个代言人。
不过看周小白跟李学武这架势,他心里已经打了退堂鼓,继续跟着周小白讨生活。
为什么
非战之罪,他得不到李学武的信任,即便他也有个好爹。
“您今天怎么有空来俱乐部玩了”李援朝放下茶杯后,主动跟李学武搭话。
李学武抬了抬茶杯,示意了对面的周小白,没有说话。
周小白会意,捏着手指敲了敲桌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道:“刚刚还说呢,我这边来了一批茶叶,有好有坏,都是南茶,你有什么想法。”
“我有什么想法”李援朝愣目愣眼地看着她,“我能有什么想法。”
“是想问我经销的意见吗”他见周小白撇嘴,试问道:“有很多吗”
“嗯哼,特别多。”周小白抿了一口茶水,随意地解释道:“真要都放在京城,准叫供销总公司跳脚骂街,所以得想点办法搞出去。”
“怎么搞卖茶叶蛋啊!”
李援朝有些无语地看了她,又看向了好似在等他的回答,考验他一般的李学武。
“这批茶叶必须在京城销售吗”
“当然不是,我就说你有没有想法,能吃下多少现在不论。”周小白点了点桌子,道:“我想问的是,能不能走其他的形式进行销售。”
“其他的形式——”李援朝迟疑了一下,看着她问道:“要不,真送去做茶叶蛋”
周小白失望地蔑了他一眼,嘀咕道:“我早就该知道,你不是个聪明的。”
“我——”李援朝气急,不敢跟她来劲,转头看向了李学武,“领导,这任务全给我们”
“没有,闲聊而已。”李学武看了对面的周小白一眼,给他解释道:“可能是顺风商贸抢到了合适的单子吧,这是销售总公司的业务,我不太了解。”
“那——”
“那什么那,我就是考考你——”
不等李援朝看向她抱怨,周小白先下手为强,“这倒是证明你完全没有做策划的天赋。”
“得,我说不过你。”李援朝一摆手,看向李学武问道:“这茶叶还能以什么形式销售。”
“多了——”李学武端着茶杯淡淡地说道:“你刚刚说的茶叶蛋不就是一种嘛。”
“您别逗我玩了。”李援朝苦笑道:“我还真想听听这茶叶还能做什么别的用途。”
“枕头,用茶叶填充的枕头有安眠的功效。”李学武是给他讲,也是给周小白的问题公布答案,“茶叶包,放在柜子里或者久不用的衣服堆里,有去除异味的能力。”
“还能做泡脚的材料。”他放下手里的茶杯讲道:“茶叶有好有坏,不能一股脑的都认定了只能放在茶杯里泡着喝。”
“您说的这些我真就——不知道。”李援朝愣了愣,问道:“茶叶真能做枕头”
“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李学武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说不定你们还能卖到这一款产品呢。”
“嘿,今天真是开了眼了。”
李援朝笑了笑,看着他问道:“还能做别的吗泡脚的茶叶一定不赚钱吧。”
“什么是赚钱的买卖,什么是不赚钱的买卖。”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你觉得顶级的茶叶能卖多少钱,怎么卖才合适”
“我——我不太懂。”李援朝经过周小白的打击和讽刺,这会儿倒是谨慎了起来。
李学武也没追着问,笑着摇了摇头,介绍道:“贸易管理中心来了茶叶的大单,但大多数不会落在你们的手上。”
“首先,食品厂那边会将顶好的茶叶做精致包装,部分会走外贸的渠道出口。”
“其次,稍次一点的茶叶会做成便携式茶包,用作招待泡茶,港城那边有订单。”
“然后,食品厂正在研发一种茶饮,相信很快就会上市,这个项目会消耗掉大量的茶叶。”
“最后,就像我刚刚提到的,口感不好的茶叶会做成枕头,或者泡脚包来销售。”
他手指点着桌子,给厅里的几人做了介绍,而后又讲道:“其实福利品也是消耗大户,每年的劳保茶就是一大笔支出。”
钢铁企业,不少岗位都是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多喝茶。
所以,茶叶也在劳保用品的清单上。
“东风船务正在做津门港到港城的贸易线,一万五千吨的集装箱货船即将投运。”
李学武端起茶杯看向了窗外,自信地讲道:“今年还有两艘同样规格的船交付,钢铁集团的对外贸易货物运输渠道已经彻底打通了。”
这话一点都不假,要知道这可是集装箱货船啊,一万五千吨,三艘同运,大大提升了红星钢铁集团的贸易交易能力和保障水平。
李援朝有些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想的是一万五千吨是多少,这样的船能运多少东西。
——
时间就像脱缰的野狗,一撒手就不见了。
七月份过的很快,李学武正憋着劲写自己的那本新书呢,眼看着就要到月底了。
21号,对《从魔都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作重要批示。
内容较为口语化,可以理解为大学还得办,但主要强调的是理工科大学,且学制要缩短。
在批示中,关于办学思想也做出了强调,是要变革,是要产无级阶挂帅,要学习魔都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22日,《人民大报》发表了这篇调查报告和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说,这个调查报告“提出了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
其他政策红星钢铁集团暂且躲过去了,这条政策真关系到了厂里的经营规划。
首先,集团有自己的学校,其次,集团目前的用人政策还是以招纳毕业大学生为主。
同时,联合学校正在培养新工人、新干部,与此次的政策有所冲突。
李怀德叫了李学武到办公室,就这一情况进行问询和商量。
李学武能怎么办,他十分清楚上面会来这么一手。
“集团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健康的,科学的,符合政策需要的,所以我不建议动。”
他的话并没有给老李增加多少信心,眉头还是皱着。
“说具体点。”李怀德靠坐在椅子上,看着他问道:“两个方向都不动,还是——”
“一动两不动。”李学武先伸出了一根手指,随后又伸出了两根,道出了回答老李的答案,“我刚刚说了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不用动,联合学校不能受到这一次政策变动的影响。”
“联合学校培养出来的干部和工人才是红星钢铁集团稳步前进和发展的能量来源。”
李学武认真地回答道:“这一点坚持不动摇,关于人才吸纳的政策也不能动摇。”
“不管政策如何变化,集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进行科学的补充。”
他捏了捏手指,继续讲道:“这是两不动,我再给您汇报我觉得应该动一动的。”
“人事工作可能要动一动。”
“说一说,怎么个动法。”李怀德坐直了身子,强调道:“是大动,还是小动。”
“政策都已经下来了,大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小动调整方向就可以了。”李学武轻声讲道:“到什么时候,咱们自己不能自乱阵脚。”
“嗯嗯,你说的有道理。”李怀德也是凑近了身子,点头讲道:“你对政策的研判和解读能力我还是比较信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