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金钱玩家 > 第659章 秘密武器

第659章 秘密武器(1/2)

目录

1950年,澳洲人口约818万,电影总票房约300万澳镑(336万美元,1915.2港币),电影票的价格在1.2澳镑至1.5澳镑每张之间,观影人次约220万人次。

1950年,香港人口约211.5万,电影总票房约195万港币,电影票的价格平均1.35港币,观影人次约145万人次。

澳洲去年制作的影片共计5部,3部小成本影片、2部纪录片。

香港制作的影片约为452部(不精确,缺少夏语片数据),忽略西片,拉一下平均值,每部影片的香港票房约为4300港币,而去年的本土票房冠军为《珠江泪》,票房28万港币,加上一些票房介于5万港币至10万港币的影片,起码瓜分了一半的本土票房。

这就透露出一个问题,假如没有南洋票仓,香港制作的影片九成左右只能喝西北风,凡是具备前瞻性目光的人,这个时候就可以笃定香港电影没有未来,不用妄想搞什么长远布局,脚踏实地盯着眼前,能捞一点算一点,能捞多久算多久。

也正因为东方好莱坞的神话故事相当难编,冼耀文才会想着四面出击,到处构建发行渠道,如此才有机会无限推高友谊影业的估值,将来卖上一个好价钱。

如今,他的目光盯上了澳洲这片电影处女地,打算恢复1939年1300万澳镑总票房的荣光,振兴澳洲本土电影业,改写本土电影只占票房1%的羞耻数据。

澳洲电影之所以没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在默片时代失了先机,错过了1910-1525年的最佳发展时期,电影行业走向没落,不断扩大的美国和英国生产公司接管了澳洲的分销和展览连锁店,澳洲的特色经常被排除在电影院之外。

当下,澳洲的荧幕九成以上控制在好莱坞手里,对澳洲本土电影非常不友好,不会主动给本土电影排片,仅会完成澳洲政府“每上映十部引进片,必须上映一部本土片”的规定。

但搞笑的是,就这么一点机会,澳洲的电影公司也把握不住,根本拿不出能够吸收票房的电影,表现相当拉胯,澳洲政府看自己人都是烂泥,直接去他妈的,懒得扶持,爱咋咋地。

就在这个时候,卡罗琳·邓肯从伦敦飞到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准备筹建奥德澳洲分公司“奥德·昆士兰”。

此时的悉尼已近晚上九点,但卡罗琳并未休息,正在进行奥德·昆士兰的第一个项目——买房子。

1951年,澳洲男性的低收入者年收入大概在500澳镑至600澳镑之间,受性别不平等影响,女性收入约为男性的一半,而一栋普通住宅的价格约为3000澳镑,但凡有工作,任何女性都可以用十年收入买下一栋房子,男性的时间减半。

毫无疑问,澳洲的房价是偏低的,且房产相关税率也不高,非常适合进行投资,买下房子用于出租,赚取租金的同时推高奥德·昆士兰的固定资产估值,为将来贷款做准备。

别看友谊影业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开展,其实公司的流动资金并不宽裕,截止目前,公司最大的一笔收益依然是当初的菲林投机,影片当中最赚钱的《赌神》项目,大多数收益还处于应收款状态。

卡罗琳带来澳洲的资金只有10万美元,是从奥德·黛丽尤拆借的20万美元当中抠出来的,这10万美元要办很多事,钱肯定不够用,奥德·昆士兰且要过上几年借新债还旧债的苦日子。

友谊公司。

袁文怀还在加班,友谊影业要搞一次“台湾行”活动,带上影片和明星,在台湾好好亮亮相,然后顺势在台湾成立“友台”分公司。

台湾即将成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票仓,这是可以预见的,但此一时彼一时,友谊影业的注码已经不用全下在童月娟身上,就目前的情况,友谊影业不是没有机会成为香港电影进入台湾的桥梁,童月娟那边的投资不能断,自己这边也要努力。

要带去的影片容易选择,冼生钦定的《无名花·生死相随》已经拍完,目前还没上映,这部影片就是针对台湾拍的,自然要带过去,首映仪式可能就在台湾搞。

《黄飞鸿》可以带上,纪念李绮年的《本命年》也可以带着,其他的带上拷贝,但不一定要拿出来,台湾那边对电影的要求太过苛刻,本是娱乐,非得要求教化意义,用条条框框将电影人框死,能拍出好电影就怪了。

圈好了影片,又开始圈明星。

李湄和张扬作为一哥一姐是一定要去的;崔银姬是韩国人,具备一定的政治意义,台湾方面会欢迎她过去;张仲文和夷光本就是台湾招来的,也要去。

袁文怀拿着花名册,在一个又一个名字上面画圈圈,每一个名字都是依照公司的需求所画,不敢徇私,冼生虽然不太管公司的事务,但对运行情况一清二楚,名单到了冼生手里,他一眼就能看出怎么回事。

有时候他不得不感慨,跟着一个精明的老板,既好做又难做,好做是能看见自己的付出,难做是自己的小动作也逃不过对方的眼睛。

他很想给自己两个巴掌,在冼生面前夸“情比金坚”的海口,这不还是没忍住沦陷在司马音的石榴裙下。

这其实也不能怪他,实在是诱惑太大,他能坚持这么久才沦陷,已经做得不错了。

就是司马音这个女人太难缠,想让公司开戏捧她做女主角,怎么可能,公司每个项目都要进行预测评估,主角不是随便定的。

“文怀,我给你送饭来了。”

袁文怀循声抬头望去,他的曦华提着保温盒站在眼前,他既心疼又自责地说道:“都说了不用给我送饭,这么远的路,还要过海,我自己随便吃点就行了。”

“外面的饭哪有家里的香。”邹曦华打开保温盒,献宝道:“都是你爱吃的菜。”

袁文怀朝保温盒瞅了一眼,“不要在这里,我马上完事,我们去天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